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传承的家风。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实际上孝顺不只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还应该给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要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真心爱父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唯独孝敬父母不可等,不要让“忙”成为一种遗憾,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父母在,家才是你安魂入梦的地方。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让你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用不一样的方式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有普通人孝敬父母的方式。我的爸爸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瘫痪的老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他真情无私的付出让我们的家庭感受到了温暖,用一个普通人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儿女的树立了榜样。
爷爷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爸爸每次在工作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他自己也有高血压,之前鼻子大动脉出血做了手术还没有痊愈,但他经常忘记了自己,不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爷爷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又瘫痪在床,爸爸坚持每天给爷爷测量血压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有一次爷爷全身浮肿,连话都说不清楚了,爸爸焦急万分,由于爷爷晕车不能坐普通的轿车去医院,爸爸为了减少爷爷呕吐的痛苦,为其准务了晕车药,拨打了120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让爷爷得到了救治。爷爷在住院期间,爸爸每天都陪在爷爷的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他照顾爷爷丝毫不敢懈怠。等出院回到家里,他坚持每天都给爷爷擦拭、按摩身体,爷爷像个老小孩儿,胆子小,缺乏安全感,每时每刻都让爸爸陪在他身边,爸爸没有一点的不耐烦,总是忙完自己的工作回来陪爷爷聊聊天解解闷,老人爱吃海鲜,但是又怕他消化不了,就用海产品做成各种各样的饭菜,他总是尽量满足爷爷的各种要求,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爸爸身上并不合适。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爸爸身上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爸爸也会遇到难心事,但他从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爷爷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他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开心。就这样,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爷爷,孝敬父亲。照料瘫痪的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难能可贵。爸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这朴实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孝敬父母的时光却永远不能重来。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尽孝,否则,人生会留下沉痛的遗撼。而老人对儿女工作上无条件的支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恩情和无私的爱。父母尚在,也昭示着生命的黄昏离我们还很远,在生命的正午,我们还有许多的时间把梦想变为现实,脚下生活的路,还是那么的阳光灿烂。上有老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褪去了青春的青涩,洗尽了生活的铅华,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懂得了珍惜和付出。因为父母尚在,我们可以孝敬他们,可以环绕在他们身边,还可以做一个他们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不会苍老的父爱母爱。而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风雨,家庭的港湾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怀抱。有父母,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
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老人终有一天会和我们分手。到那个时候,上有老的日子,便会成为最珍视的记忆和一生的怀念。每想到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里上有老的日子,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头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创美满家庭、建和谐社会。
稿件来源:区住建局自来水公司 王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