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竞争力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7-10-14 查看:753次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这一农业发展主线,多措并举、深挖潜力,深入推进农业六大方面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使我区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我区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龙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粮棉油产业基地,重点抓住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和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顺利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进聚鑫、鑫湖、乐水、天合亿育苗基地建设,打造全市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设施蔬菜种苗基地。年内,全区瓜菜播种面积达到37万亩,总产171万吨。畜牧养殖基地,重点推进奶牛“八吨奶工程”,充分利用现代综合技术,提高单产。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水平。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上,大力支持顶佳牧业、新希望六和、华康生态园、赛诺种羊胚胎移植等项目建设。年内,全区肉蛋奶总产达到15万吨。水产健康养殖基地,进一步加快标准化池塘改造,结合通威“渔光一体”水产科技园项目,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效益。年内,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6万吨。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继续按照“三沿”发展思路,加快休闲农业企业建设,其中以紫雁生态园省五星级和欢乐生态园省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大带小、辐射发展,增强全区休闲农业发展活力。
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科学规划,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遵循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的要求,我区重点推进各园区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深入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实现上档升级。东部万亩设施蔬菜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西部惠丰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接下来,我区将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聚集。同时,将通威“渔光一体”智能高效水产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我区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培育工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多种形式农民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并发挥农业信息网、“金土地”栏目等平台作用,及时向农民群众发送农业科技信息。年内,培训农民10万人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人。
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进行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重大病虫害预警,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二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和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三是强化农产品上市检疫检测,加大农产品检测密度和频次,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瘦肉精”专项整治及监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采集工作,完善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预计年内将区内涉农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推进电商进农村行动,与柳树 、唐坊等地种植大户对接,解决销售渠道问题。推动智慧畜牧养殖,开展精准饲喂示范推广,年内完成5个存栏500头以上猪场的生猪电子耳标安装工作。依托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好天气” APP,为农民提供精准气象信息服务。
此外,我区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涧河二级渔港和黑沿子中心渔港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同时,抓好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项目的落实。
我区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龙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粮棉油产业基地,重点抓住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和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顺利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进聚鑫、鑫湖、乐水、天合亿育苗基地建设,打造全市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设施蔬菜种苗基地。年内,全区瓜菜播种面积达到37万亩,总产171万吨。畜牧养殖基地,重点推进奶牛“八吨奶工程”,充分利用现代综合技术,提高单产。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水平。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上,大力支持顶佳牧业、新希望六和、华康生态园、赛诺种羊胚胎移植等项目建设。年内,全区肉蛋奶总产达到15万吨。水产健康养殖基地,进一步加快标准化池塘改造,结合通威“渔光一体”水产科技园项目,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效益。年内,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6万吨。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继续按照“三沿”发展思路,加快休闲农业企业建设,其中以紫雁生态园省五星级和欢乐生态园省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大带小、辐射发展,增强全区休闲农业发展活力。
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科学规划,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遵循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的要求,我区重点推进各园区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深入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实现上档升级。东部万亩设施蔬菜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西部惠丰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接下来,我区将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聚集。同时,将通威“渔光一体”智能高效水产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我区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培育工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多种形式农民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并发挥农业信息网、“金土地”栏目等平台作用,及时向农民群众发送农业科技信息。年内,培训农民10万人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人。
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进行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重大病虫害预警,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二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和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三是强化农产品上市检疫检测,加大农产品检测密度和频次,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瘦肉精”专项整治及监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采集工作,完善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预计年内将区内涉农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推进电商进农村行动,与柳树 、唐坊等地种植大户对接,解决销售渠道问题。推动智慧畜牧养殖,开展精准饲喂示范推广,年内完成5个存栏500头以上猪场的生猪电子耳标安装工作。依托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好天气” APP,为农民提供精准气象信息服务。
此外,我区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涧河二级渔港和黑沿子中心渔港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同时,抓好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项目的落实。
Copyright 2010 丰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11001579号 技术支持:咸平传媒 [网站管理]